全媒体记者 熊丹青 通讯员 程晓谊
城市,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城市更新,一头连着城市发展,一头系着民生福祉。
10月30日,市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上,一场聚焦“加快推进城市更新”的专题询问热烈展开。会议播放了调研专题片,市政府相关负责同志就关于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工作情况作报告,10位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和列席会议人大代表聚焦我市城市更新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堵点问题接连发问,市住新局、市文旅局、市城管委等10家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直面问题,坦诚作答,共同为推动襄阳城市更新工作把脉问诊、献策出力。
聚焦民生痛点,追问城市更新进展
今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对照《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提出的八个方面工作任务,对我市城市更新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
城中村改造进展缓慢、老旧小区改造与群众需求不符、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困难重重……会上,专题片上的一个个案例直观展现了当前我市城市更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关乎民生,引发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的深入追问。
王炼委员率先提问:“我市近年来在推进城市更新方面谋划了哪些重点项目,进展如何?在‘十五五’规划编制中,对加快推进城市更新是如何考虑的?”市政府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回应,近年来,襄阳围绕“一轴三环九放射”骨架路网布局,投入近240亿元,建成东西轴线和环线提速改造工程,新建改造百余条主次干道,城市“半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成功入选第三批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开工实施125个海绵项目;打造北街及管家巷、六〇三文创园等片区更新项目,推动陈老巷等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项目,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十五五”期间将坚持规划引领,科学谋划项目,强化措施保障,推动城市能级提升。
城中村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城市长远发展和百姓福祉。胡婧委员针对我市城中村数量多、分布广,部分改造项目推进缓慢的问题提问。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局长回应,2024年襄阳成功入围全国城中村改造扩围城市后,实施了襄城庞公王家洼和孙家巷两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惠及746户居民,今年又将8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列入项目实施库。下一步,将科学确定改造项目,多渠道筹措资金,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方式改造,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
老旧小区改造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周才磊委员在调研中发现,一些老旧小区在改造中存在部分改造项目与群众需求不符、改造项目质量监管不到位、物业管理服务跟不上等现实问题。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局长表示,将充分倾听民意,强化过程监督,完善长效治理机制,把老旧小区改造做到群众心坎上。
既有住宅加装电梯一直是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汪艺琼委员指出,加装电梯过程中存在统一思想难、加梯费用高、申报资料多等问题,导致加梯工作进展不顺。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局长回应,将从优化服务、创新方式、强化监管、完善政策等方面入手,加快推进电梯加装工作。市市场监管局局长也就加强电梯安全监管问题作出回应,表示将以问题为导向,全面排查整改,加大共建共治和联合监管力度,探索电梯维保质量提升新举措。
“在消除危险住房安全隐患方面有什么工作计划?什么时候能完成?”张成武委员非常关注危旧房改造问题。市政府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回应,将强化安全管控,对D级危房全部实行封控管理、C级危房纳入整治计划;分类有序整治,把危旧房整治与城市更新、片区更新、城中村改造统筹推进;探索合作化改造,完善制度保障,研究制定危旧房自主更新改造支持政策,力争在未来三年内将危旧房逐步改造到位。
关注城市品质,共商更新发展良策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系统修复、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也是本次专题询问的重点。委员们围绕这些问题,与政府部门展开深入交流,共同探讨城市更新的发展良策。
作为传统工业大市,襄阳中心城区分布着众多旧厂区,部分工业园区承载功能弱化。杜薇委员询问在盘活利用闲置老旧厂区方面有什么好的办法。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局长表示,将结合实际分类施策,用好用活规划用地政策,盘活利用闲置资产。襄棉铁路专线曾是襄阳工业发展的重要纽带,“襄棉铁路改造项目什么时候可以完工?如何确保项目尽快完成?”杜薇追问。汉江国投相关负责人表示,襄棉铁路改造项目以“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民生补短板+品质提升+产业转型”为定位,目前已完成总形象进度的50%,将压实责任,优化流程,强化调度,保障资金,确保项目尽快完成。
“有哪些措施补齐地下管线管网建设短板弱项,确保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运行?针对城市内涝问题,近期打算怎么解决?从长远打算,如何彻底解决?”柴玉萍委员关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将常态化开展管网设施排查,规范开展排水设施建设改造,靶向改造“病害”管网,构建安全高效的供水管道体系,着力提升智慧化管控水平。对于城市内涝问题,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局长表示,近期将持续完善排水防涝工程体系,远期将全面构建排水防涝治理体系。关于再生水利用问题,我市已将再生水利用纳入排水专项规划,将加快推进相关设施建设,提高再生水利用率。
修复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更新的重要方面。龚云涛委员指出,我市城市生态安全屏障不够牢固,环境质量仍需提升。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回应,将持之以恒做好环境保护、生态治理、绿色发展“三篇文章”,守牢青山本色,攻坚水质提升,提升宜居品质。针对建筑垃圾处理监管执法问题,市城管执法委主任回应,将持续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构建全过程全链条闭环管理体系,从严整治违法倾倒建筑垃圾行为。
襄阳古城是襄阳城市的根和魂,古城的保护与利用备受关注。“在统筹推进城市更新和古城保护利用方面,将采取哪些具体举措?”周会敏委员提问。襄阳古城管委会主任回应,将坚持规划引领,攻坚关键工程,优化交通体系,强化品牌宣传。针对周会敏委员追问的古城功能疏解问题,则列出时间表:行政单位计划在2025年底前完成荆州街办公区第一批单位外迁,部分学校、医院计划明年完工并投入运营,腾退空间将优先用于补充文旅功能、文化展示和公共服务设施。市城管执法委主任针对古城市容环境整治问题,介绍了疏堵结合整治出店占道经营、加大力量抓好道路清扫保洁、多措并举强化共享单车管理、严管严控规范广告招牌设置等措施。
列席的人大代表罗猛就城市更新项目的投融资问题进行了询问。市财政局局长回应,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多渠道筹集资金,推进城市更新项目建设,用好财政资金。
凝聚各方合力,推动城市更新提速
问答之间,既有对问题的深刻剖析,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市领导在表态发言中表示,将以此次专题询问为契机,全面检视问题、压实责任、细化举措,推动城市更新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将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把城市更新作为改善民生、提升功能、塑造形象的重要抓手,努力把每一项工程都建成“民心工程”“满意工程”。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吕义斌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增强城市更新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高标准做好前瞻性规划设计,以科学规划引领城市更新方向。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突出民生导向,始终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城市更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强化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在城市更新中精心守护好襄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山水洲城生态本底。要坚持同题共答、闭环管理,强化协同联动,推动问题彻底解决落到实处,做到真正让代表满意、群众受益。
专题询问虽已结束,但城市更新的脚步不会停歇。在人大监督的推动下,在政府部门的积极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下,襄阳的城市更新将不断提速,城市品质将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将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