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硬核技术系列报道之八

从“头痛医头”到“全景照护”

——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综合评估技术破解老年健康“隐形危机”

↑护士为患者进行肌少症筛查。

←患者接受Mini-Cog认知筛查。

全媒体记者 赵玲 通讯员 龚波 刘晓东 刘欢 陆莉 文/图

随着《“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深入实施,如何更好地关爱老年人群,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通过老年综合评估(CGA)技术,将传统的“头痛医头”诊疗模式升级为“全景照护”服务体系,成功帮助多位老年患者重拾生活信心。

全面评估 精准识别问题

三个月前,患者张奶奶在孙子陪同下来到该院老年病科就诊。当时她食欲不振、睡眠质量差、体重急剧下降,且伴有情绪波动。尽管常规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但该科护师施维婧凭借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通过CGA技术发现了“隐形危机”。

评估过程中,施维婧首先为张奶奶进行视力筛查,发现她阅读报纸标题和文字存在困难。随后,通过Mini-Cog认知筛查量表,评估出张奶奶存在轻度认知障碍。肌少症筛查显示,张奶奶的肌肉质量显著下降。此外,PHQ-2抑郁评估量表评分表明,张奶奶还有轻度抑郁倾向。

“就像给老人做全面体检,不仅查身体,还查功能、查心理。”施维婧介绍,这套评估体系涵盖躯体功能、认知心理、社会环境等六大维度,采用国际标准化量表为患者进行精准“画像”。

个性化干预 提升生活品质

基于评估结果,该院老年病科医护团队为张奶奶量身定制了一套个性化干预方案:简化多重用药,减轻身体负担;开展心理干预,疏导抑郁情绪,引导正向思维;眼科会诊,纠正视力障碍;膳食评估与营养师指导,结合运动干预,改善肌少症;早期药物联合认知训练,提升认知功能。

经过三个月的精心治疗与干预,张奶奶发生了变化:跌倒次数为零,生活自理能力显著提升,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还去参加社区合唱队。

张奶奶的家属感慨地说:“以前觉得人老了就离不开吃药,现在才知道很多问题可以改善。”

张奶奶的就医经历是老年综合评估成效的生动写照。老年综合评估突破传统医疗的局限性,以患者为中心,通过多维度(躯体、认知、心理、社会)评估,识别关键影响因素,避免漏诊隐匿问题。它不仅关注疾病的治疗,更重视老年人整体功能与生活质量的提升,实现了从“头痛医头”到“全景照护”的转变。

分层管理 优化资源配置

CGA技术的推广应用,契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开展老年医疗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该院老年病科主任介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超过2.8亿,其中75%患有一种以上慢性病,传统诊疗模式易造成“漏诊误治”。CGA技术以“全景式”视角审视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将医疗目标从“延长生命”升级为“提高生命质量”,为老龄化社会提供了科学、人文并重的照护模式。

在应对老龄化挑战中,该院还创新“分层管理”模式。例如,肌少症可通过“营养+运动干预”改善,认知障碍则需要早期药物联合认知训练。这种“分层管理”模式避免了过度医疗或资源浪费,真正实现了医疗资源优化配置。正如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健康老龄化”理念:对待老年人,应先评估其功能,而非单纯治疗疾病。

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的护理实践探索,正让更多长者实现“活得体面、老得从容”的晚年愿景,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样本,也为破解老龄化社会健康难题开辟了新路径。

版权所有 ©2020 襄阳日报 hj.cn 鄂ICP备2021012470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