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下一版  
下一篇

我市攻克小勾儿茶繁育关键技术

本报讯(全媒体首席记者李兴会 通讯员张瑛)近日,在襄阳市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与华中农业大学联合实验室的培养皿中,一簇簇嫩绿的芽点正悄然舒展——这意味着全球仅存不足200株的极危物种小勾儿茶在汉江之滨开启生命延续的新征程。

小勾儿茶是《中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规划》(2011—2015年)重点保护对象,国家二级保护物种,树形优美,果实艳丽,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重要的科学意义。自1907年在兴山首次被发现,到本世纪初五峰、保康等地的“惊鸿一瞥”,小勾儿茶一直在与人类“捉迷藏”。

小勾儿茶的种子萌发率不足5%,幼苗过第一关需5年经验积累,加之分布区狭窄、自然更新能力弱,野生种群一度濒临灭绝。2024年,襄阳市森防站联合华中农业大学启动专项普查,深入保康五道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核心区域,首次系统掌握了该物种在襄阳的分布格局。

针对传统播种萌发率低、扦插生根率不足等瓶颈,科研团队创新采用了组织培养技术。2025年初,9株野生植株通过全根系带土移植技术,在襄阳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站苗圃基地安家。首批组培苗即将开启野外适应性训练。

版权所有 ©2020 襄阳日报 hj.cn 鄂ICP备2021012470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