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以水为脉厚植生态底色

——枣阳市科学施策开展优良河小流域综合治理系列报道之二

全媒体记者 毕学谦 通讯员 张宗国 莘永进

深秋时节,枣阳市南城街道办事处惠岗社区马家营依然绿意盎然,一群中学生正坐在饮马塘边,倾听研学老师讲解水生植物固碳释氧、吸附水中有害物质的生态奥秘。

在枣阳,马家营几乎是家喻户晓。近年来,马家营开拓思路,整合资源,大胆创新,积极改善人居环境,引进能人经营农文旅项目,建成集休闲娱乐、民俗民宿、教育研学于一体的3A级乡村旅游公园。

马家营是优良河小流域沿线一个独具特色的村组,整体规划为汉代风格,有“千年屯兵地,汉风第一村”的美誉。

惠岗社区利用城郊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生态旅游、休闲观光等产业,打造集体验、观赏、研学于一体的农旅产业链,建成火烧连营、水营渔坞、无动力乐园、露营基地、农耕博览园等旅游项目,带动户平增收5000元,实现了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

枣阳属汉水流域,境内有小水系6支、河流180多条。优良河是滚河的支流,在唐白河汇聚后注入汉江。近年来,枣阳市坚持以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持续提升城乡人居环境。2023年4月,枣阳市被授予“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称号,宜居宜业的“美丽枣阳”正逐步成为现实。

小流域是大江大河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堵了、脏了,整个流域大血管的通畅就难以实现。为此,枣阳市以优良河为试点,精心部署,加快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

在开展优良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中,枣阳市围绕“生态美”目标,以水为脉,打造优良河风景线,重点开展保障安全底线、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修复三类治理行动,筑牢城区东部水安全底线。在岸线治理上,秉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原则,实施岸线绿化美化工程,种植本土植被,打造多层次生态缓冲带,恢复生物多样性,营造“岸绿”景象。同时,将文化元素融入景观设计,因地制宜制定“一村一景”建设规划,打造特色景观节点,提升河岸景观品质,实现“景美”。

没有小流域生态环境的有效治理与保护,就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流域综合治理。优良河沿线村镇相间分布,水网交织,兴隆镇、南城街道办事处和吴店镇三地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区域风貌被串联起来,传统乡村的宁静和谐、特色乡村的文化魅力得以充分彰显。

吴店镇舂陵村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起兵之地,是枣阳市和美乡村建设的典范,村里的舂陵古城、舂陵古井等遗迹成为汉文化的重要展示地。每逢周末或节假日,来舂陵村游玩的市民络绎不绝,人们在这里休闲、垂钓、游玩、吃农家饭。目前,舂陵村正以汉文化为主题,全力打造现代化农村田园综合体。

距离舂陵村不远的西赵湖村则是景村融合的样板。该村整合各类资源,建设了游乐场、荷花池、观景桥等,推动乡村旅游业态多元化发展。

襄阳市生态环境局枣阳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相关部门通过实施一系列生态修复与保护措施,在优良河小流域构建了一个健康稳定、良性循环的水生态系统,绘就了流域沿线水清岸绿生态美的新画卷。

版权所有 ©2020 襄阳日报 hj.cn 鄂ICP备2021012470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